农药登记证号:PD20151703
农药生产许可证号:农药生许(苏)0166
产品标准号:Q/320623 NQA 006-2019
产品性能:
本品是用从植物中提取的鱼藤酮原药复配而成的植物源杀虫剂。持效期较长,对害虫有较强的触杀和胃毒功能。
使用技术要求:
1.本品应于蚜虫始盛期施药,施药时注意均匀、周到,特别注意对叶片背面的喷雾。
2.用药前充分摇匀本品,本品按亩用量兑水50~60升稀释后搅拌均匀喷雾。本品见光分解,宜阴天或傍晚施药,遇雨重喷。
3.本品对鱼、家蚕高毒,施药时应避免药液漂移到附近水池、桑树上。
使用范围:
作物/场所 | 防治对象 | 用药量(制剂量/亩) |
甘蓝 | 蚜虫 | 100-150毫升/亩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理化性质:
本品为深褐色液体,PH值为4.0~6.5。
主要成分为鱼藤酮,其分子式:C 23 H 22O 6 分子量:394.21结构式:

作用机理:
对害虫有胃毒和触杀作用。作用机制是影响昆虫的呼吸作用,主要是与NADH脱氢酶与辅酶Q之间的某一成分发生作用。使害虫细胞的电子传递链受到抑制,从而降低生物体内的ATP水平最终使害虫得不到能量供应,然后行动迟滞、麻痹而缓慢死忙。
注意事项:
1.本品遇光、空气、水和碱性物质会加速氧化,失去药效。本品不可与碱性物质混用。
2.本品对鱼、家蚕、家畜高毒,禁止在河塘等水体中清洗施药器具,使用时田水不能排入河流、池塘中及水产养殖区附近。蚕室、桑园周围及赤眼蜂等天敌放飞区禁用。
3.塑料容器应冲洗3次,砸碎后掩埋或烧毁,纸包装物应烧毁或掩埋。
4.使用本品注意劳动保护,施药期间不可吃东西和饮水,施药后应及时洗手和洗脸。
5.建议与其他作用机制不同的杀虫剂轮换使用,以延缓抗性产生。 6.避免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接触本品。